登高丘,望远海,海水何茫茫。齐州九点渺空阔,东西日月悬扶桑。
扶桑宫阙连蓬莱,白虹照耀中天台。六鳌赑屃负圆峤,群帝百千亿万纷纷跨鹤游崔嵬。
峨岢大舶走徐市,安期一去无时回。我笑秦王乏灵骨,人言汉武非仙才。
登高丘,望远海,海水茫茫接天回,使我极目心悠哉。
心悠哉,以彷徨。何来龙伯人,濯足临扶桑。一钓连六鳌,揽之不盈筐。
煮鳌为臛充余粮,鳌骨如山今已霜。我醉欲卧黄金床,呼吸灵和挟三光。
睥聣汉武嗤秦皇,周行八极还大荒。
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登高怀想诗。这首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登山望远而想到的系列联想,揭示了对历史和神话的深刻反思。
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层思考。
通过对古代神话如“六鳌三山”等的描述,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些追求长生不老、穷兵黩武行为的讽刺,以及对那些徒劳无功的传说人物的嘲笑。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抒情,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
《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对于人类历史的反思。诗中的“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等句子,展现了李白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洞察力。
李白的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影响了无数后来的诗人和作家。李白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的《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篇,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旅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反思,这首诗展现了李白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它不仅反映了李白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还折射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因此,《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宝贵的遗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