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宋山人夜过府署

南纪萧疏老客星,鹅池遥忆草堂灵。
满城何处堪携杖,深夜相过闻扣扃。
秋远江声寒小簟,月高乌影在闲庭。
自来公府无拘束,一任狂歌醉复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宋山人夜过府署》是明代诗人徐学谟的作品,属于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湛的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徐学谟,字叔明,号太室山人,是明代苏州府嘉定人。他于嘉靖二十九年考中进士,随后在兵部主事等职上有所建树。尽管他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最终因政治原因被弹劾。
  2. 诗歌原文:南纪萧疏老客星,鹅池遥忆草堂灵。满城何处堪携杖,深夜相过闻扣扃。秋远江声寒小簟,月高乌影在闲庭。自来公府无拘束,一任狂歌醉复醒。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徐学谟的政治生涯紧密相关。在他被弹劾后,他曾担任荆州知府,并有一段时间为景恭王之藩德安。期间,景恭王企图夺取城北沙市地,而徐学谟坚决反对此行为,最终因此受到牵连。这可能也是他晚年心境的一种写照,通过描写夜晚的府署场景,表达了他对过往政治斗争的反思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诗歌赏析:《喜宋山人夜过府署》以“喜”开头,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诗中通过描述深夜时分府署的景象,以及深夜来访的客人(宋山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文人气息的画面。诗中的“公府无拘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由、随性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显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5. 文化意义:《喜宋山人夜过府署》不仅是一首描绘具体场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后世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友情、政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对于现代人理解古代文化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喜宋山人夜过府署》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徐学谟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背景及其文人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是徐学谟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