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谷驿雨过

晴时上马雨时归,马上看山失翠微。
七十里程三度水,不逢蓑笠尽毡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明代诗歌的魅力——唐之淳的《富谷驿雨过》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不乏那些能以简洁的文字表达深远意境的诗篇。例如,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富谷驿雨过》。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深刻反思。

唐之淳是明浙江山阴人,字愚士,号唐肃子。他因方孝孺的举荐,曾短暂地进入翰林院,但不久便因病去世,其生平与作品均留于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妙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富有哲理的诗句。

《富谷驿雨过》便是这样一首作品。首句“晴时上马雨时归”描绘了一幅行旅之人随遇而安的画面,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紧接着,“马上看山失翠微”则透露出旅途中的艰难与不易;山峦在雨水的笼罩下显得模糊不清,象征着人在困境中求索的身影。

第三句“七十里程三度水”,不仅点明了行程的遥远和艰辛,更通过“三度水”这一细节,展现了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与磨难。最后两句“不逢蓑笠尽毡衣”,则是对旅行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即便是在最为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

《富谷驿雨过》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还让我们思考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应持有的态度。

通过对唐之淳《富谷驿雨过》的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都有相似之处。这首诗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的传递,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断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