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时上马雨时归,马上看山失翠微。
七十里程三度水,不逢蓑笠尽毡衣。

晴时上马雨时归,马上看山失翠微。

富谷驿雨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面。首句“晴时上马雨时归”,展现了诗人在晴朗与多雨交替的日子里,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坚持着某种出行或归途的情景。这里的“晴时”与“雨时”对比鲜明,不仅表现了天气的不可预测性,也反映了诗人生活的不确定性,暗示了一种对自然规律无能为力的感觉。“马上看山失翠微”则是诗人在行进中远眺山川,但因雨水使得山峰失去了往日的葱翠。这里“翠微”一词,形容山峦青翠欲滴的美丽景色,但当雨水来临,这份美丽也随之消逝。整句诗通过对比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感慨。

七十里程三度水,不逢蓑笠尽毡衣。

这句“七十里程三度水”意味着诗人行走了大约七十里的距离,期间遇到了三次洪水。这不仅显示了旅途的艰难,还反映了诗人不得不应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而“不逢蓑笠尽毡衣”则表达了尽管遭遇了多次洪水,但仍然没有遇到任何遮蔽风雨的工具——如蓑衣或笠帽,也没有找到保暖的衣服,这无疑增加了旅途中的困苦。这里的“蓑笠”和“毡衣”是典型的防雨工具,它们的缺失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旅程。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他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人面对自然和社会现实时的坚韧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