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晓望

曙色满军麾,辕门纵目时。
星河收鼓角,城郭露旌旗。
马踏荒园井,牛冲野庙碑。
涂阳新入贡,白霫旧名夷。
有勇思三捷,无谋效六奇。
前瞻辽水外,烽火杂烟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辕门晓望》是明朝唐之淳的诗词作品,而非文学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军帐外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边塞的壮丽与将士们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曙色满军麾,辕门纵目时。
    星河收鼓角,城郭露旌旗。
    马踏荒园井,牛冲野庙碑。
    涂阳新入贡,白霫旧名夷。
    有勇思三捷,无谋效六奇。
    前瞻辽水外,烽火杂烟炊。

  2. 诗歌赏析

  • 《辕门晓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时分军帐外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边疆将士的豪迈与坚韧。
  • 诗中的“星河”、“鼓角”、“旌旗”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作者对战争景象的深刻描绘能力。
  • 通过对比“马”、“牛”、“涂阳”、“白霫”等元素,诗人展现了边疆生活的多样性和将士们的辛勤劳作。
  • 结尾两句“前瞻辽水外,烽火杂烟炊”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深切期望。
  1. 作者简介
  • 唐之淳(?-1587),字子仪,号东篱,明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
  • 除了诗歌创作,唐之淳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1. 创作背景
  • 《辕门晓望》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的时期,边疆战事相对较少。然而,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安全的忧虑和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之情。

《辕门晓望》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坚韧,以及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