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石洞

道傍石壁高崔嵬,上有空洞玲珑开。
我行遇雨今寄宿,天气黯黮云徘徊。
洞前秣马洞底卧,蝙蝠飞来虎狼过。
滴沥微闻谷溜鸣,凌兢恐踏云根破。
夜深雨逼魂梦寒,意是物外非人间。
仆夫未眠告明发,回首但觉苍然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宿石洞》是明代诗人唐之淳的一首古风作品

《雨宿石洞》描绘了作者在道旁石壁下遇到暴雨,不得不寄宿于此的经历。诗中“道傍石壁高崔嵬,上有空洞玲珑开”形象地勾勒出险峻的山石与深邃的洞穴,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下来,作者通过“我行遇雨今寄宿,天气黯黮云徘徊”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因天气不佳而被迫留宿的无奈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反应。

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洞前秣马洞底卧,蝙蝠飞来虎狼过”描绘了夜晚山洞中的宁静与危险交织的情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环境的险恶。此外,“滴沥微闻谷溜鸣,凌兢恐踏云根破”,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恐惧和警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壮美,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从诗中可以窥见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超然物外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途记叙,而是成为了一个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雨宿石洞》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世人所传颂,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而成为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还能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