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驿

地凁河水涸,北风吹衣裳。
岂但岁月晚,所思道路长。
昨日安山湖,湖流浩汤汤。
今朝安山驿,河浅失故常。
辛勤自兹始,艰险亦备尝。
三朝历半里,五日一舍强。
叫呼错昏旦,面日无精光。
船人赤脚泣,行子中夜伤。
赤脚水破骨,夜伤悲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山驿》是明代诗人唐之淳的作品,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险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唐之淳:明人,浙江山阴人,以字行,名愚士,唐肃子。唐之淳在建文二年因方孝孺的推荐成为翰林侍读,与方孝孺共领修书事。但唐之淳并未能长寿,只活到了三十五岁,他的诗作《唐愚士诗》也体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安山驿》中,唐之淳描述了从湖流浩汤的昨日安山湖出发,到今日安山驿的河床变浅、水流失去往日的常态。他写到:“地凁河水涸,北风吹衣裳。岂但岁月晚,所思道路长”。这种由自然景象引发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与对路途艰难的真实写照。
  • 诗句解析:“地凁河水涸”意味着水源干枯,环境荒凉,“北风吹衣裳”,则暗示了天气的寒冷以及环境的艰苦。“岂但岁月晚,所思道路长”,诗人不仅感叹时间的流逝,更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担忧和期待。“昨日安山湖,湖流浩汤汤”,与“今朝安山驿,河浅失故常”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繁华热闹的景象,后者则是荒凉萧条的景致。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路途坎坷的感慨。从“辛勤自兹始,艰险亦备尝”可以看出,诗人在面对艰苦的旅途时,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而“叫呼错昏旦,面日无精光”、“船人赤脚泣,行子中夜伤”,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种种艰辛,如昼夜不分的劳作、赤脚行走的危险等。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安山驿》在唐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艰辛的体验。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展示了文人墨客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
  •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经历和情感的作品,也是明代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展示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自然和国家的态度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安山驿》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是了解明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对生命历程的深沉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