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高氏苔竹轩

苍苔绿竹谁所怜,高君作轩苔竹边。
三春雨湿锦纹乱,六月风寒丹凤眠。
有时自引阶前鹤,踏破云根竹华落。
有时自煮石铛茶,轻烟冥冥萦屋角。
我来正值清明时,蜗篆生香入砚池。
青葱色里无人扫,剥啄声中有客棋。
我知此君爱幽独,亦欲依君结茅屋。
乞借墙阴半亩苔,更植阶西数竿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高氏苔竹轩》是明朝诗人唐之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苔藓绿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自然景象和高士的高洁品格。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唐之淳,明浙江山阴人,以字行,名愚士,建文二年,因方孝孺推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一同参与修书事务。
  1. 诗歌原文
  • 苍苔绿竹谁所怜,高君作轩苔竹边。
  • 三春雨湿锦纹乱,六月风寒丹凤眠。
  • 有时自引阶前鹤,踏破云根竹华落。
  • 有时自煮石铛茶,轻烟冥冥萦屋角。
  • 我来正值清明时,蜗篆生香入砚池。
  • 青葱色里无人扫,剥啄声中有客棋。
  • 我知此君爱幽独,亦欲依君结茅屋。
  1. 诗歌主题
  •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高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高士的形象被塑造为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他的生活环境简朴而宁静,充满了诗意。
  1. 艺术特色
  • 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苔藓绿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中的意象也较为丰富,如“阶前鹤”、“云根竹华”等,都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文化背景
  • 在明代,文人墨客普遍崇尚隐逸之风,唐之淳作为翰林侍读,也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他在诗中表现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了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人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与赏析,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赋高氏苔竹轩》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哲学思考的深刻体现。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