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天台山水

桃花洞口流水源,石梁桥畔古苔存。
山人遥赠金鹅蕊,笑隔云光无一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天台山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及作者
  • 时代与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主要写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而后期则大量创作山水诗。作为第一个倾力写作山水诗的唐代诗人,孟浩然以其对自然景观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体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创作缘由:尽管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寻天台山水》可能是孟浩然在游历天台山或其他名胜古迹时所感所思,并借以抒发其对于自然之美、人生境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这两句通过“太乙子”与“赤城”两个关键词,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的形象,暗示着访道求仙的志向。
  • 颔联:“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决心寻找天台山的决心,以及在旅途中所展现出的豪情壮志。
  • 颈联:“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描述了诗人骑马倚靠在云端过夜,乘船穿越大海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豪迈。
  • 尾联:“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以远景收束全篇,勾勒出天台山巍峨壮丽的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冲淡之中蕴含的壮逸之气。
  1. 文学价值与意义
  • 艺术成就:《寻天台山水》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孟浩然山水诗的代表作品。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饱满,语言精炼有力,充分体现了孟浩然在山水诗方面的卓越才能。
  • 文化影响:该诗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精神追求和文化修养的重视。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寻天台山水》是孟浩然在其山水诗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孟浩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在表现自然美和人文情怀方面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