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汀洲,沙晴鸂䳵游。
故人别我去,回首江之陬。
半月届水宿,挂帆风力柔。
芳蘅弄遥碧,闲云澹不收。
远见蒜山月,晚泊琼花洲。
推篷慈颜喜,得鱼沙市头。
人生会有别,欢聚不知忧。
平明望齐鲁,乘流发棹讴。
江上送殷近夫奉母东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送殷近夫奉母东归》是明代诗人孙一元所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古代诗歌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作品本身来看,《江上送殷近夫奉母东归》是一首描写送别场景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汀洲上的春色,晴沙上的鸂鶒游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通过“半月届水宿,挂帆风力柔”等句子,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离别时刻细腻的情感体会。
孙一元作为明代诗人,其创作背景和个性特征同样值得关注。孙一元自号太白山人,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与友人的交往,都是理解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线索。例如,他曾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等人结社倡和,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社会环境背景。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审视,《江上送殷近夫奉母东归》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所体现的人生无常、欢乐与忧伤并存的感慨,是对生命经历的深刻反思和领悟。《江上送殷近夫奉母东归》所传达的感情真挚而深切,其美学特色在于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孙一元的诗歌创作还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明代是一个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文人士大夫群体活跃,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的主要途径。孙一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并发展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追求。
《江上送殷近夫奉母东归》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也是研究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美,而且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