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徂徕之山,巀嶭高万丈,上有古松千尺蟠踞厓之颠。
白日行天不到地,苍藤翠茑倒挂相钩连。皴皮剥落根半露,偃盖反走枝相缠。
下有元精山灵秘流膏,入土今千年。樵人牧竖不敢伐,乃知神物天能全。
阴厓半夜起蛟蠖,哀壑万里含云烟。世间此木不见用,偃蹇独卧空山前。
只今大厦将倾圮,风雨无庇真堪怜。呜呼安得此木供采用,能令四海苍生重熙然。
松厓歌寄方方伯寿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厓歌寄方方伯寿卿》是明代诗人孙一元的一首古体诗。
在孙一元笔下,徂徕山以其高耸入云的姿态和苍劲的生命力,成为诗歌中表达情感与哲理的重要象征物。诗中的“吾闻徂徕之山”开篇即奠定了整首作品的基调,通过对徂徕山的描述,引出了对松树的赞美。孙一元用“巀嶭高万丈”来形容山峰之巍峨,而“上有古松千尺蟠踞厓之颠”,则描绘出一幅古松挺立于高山之巅的壮观景象。这种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崇高与坚韧品质的向往和敬仰。
诗中提到的苍藤翠茑倒挂相钩连的景致,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孙一元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颂扬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态度的赞赏。同时,这首诗中的自然元素还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诗句中的“下有元精山灵秘,流膏入土今千年”等表述,透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天地同寿的哲思。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之中,更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深层次理解的追求。
孙一元在这首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从“阴厓半夜起蛟蠖,哀壑万里含云烟”等句子中可以看出,他不仅仅是在描写一个静态的自然景观,更是在借此表达出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观。这种观点反映出诗人在面对自然时所持有的平和心态和深邃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推崇。
《松厓歌寄方方伯寿卿》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次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对生命哲学的深入思考。孙一元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素养,使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