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泛舟

幽意渺无着,溪边掉小舟。
天晴鸣野鹤,浪稳趁轻鸥。
不俟鉴湖请,聊同笠泽游。
悠悠随所适,吾欲听渔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泛舟》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泛舟时所见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品原文
    幽意渺无著,溪边掉小舟。
    天晴鸣野鹤,浪稳趁轻鸥。
    不俟鉴湖请,聊同笠泽游。
    悠悠随所适,吾欲听渔讴。

  2. 创作背景

  • 孙承恩(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 (甫),号毅斋,为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等职,后因不肯遵旨穿道士服而罢职归隐。其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文集三十卷。
  • 此诗作于他晚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心境。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以五言律诗的形式,通过具体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 诗中“天晴鸣野鹤”和“浪稳趁轻鸥”等句子,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思想价值
  • 通过对秋天泛舟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诗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淡然,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深刻思考。
  1. 文化影响
  • 孙承恩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表达方式,成为后世诗歌创作中常用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秋日泛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孙承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秋日泛舟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