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士群公我滥同,王言赫奕炳如虹。
须知独为储贤地,要是无分入彀雄。
清庙岂容遗卞玉,云门合自识焦桐。
庸愚廿载前叨与,愧乏涓埃答睿衷。
奉诏阅庶吉士卷和介翁韵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诏阅庶吉士卷和介翁韵二首》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的两首七绝。这首诗创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作者任翰林院庶吉士,奉康熙帝之命阅看庶吉士们的试卷。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庶吉士们才华的赞赏和对他们的关心。
第一首诗题为“奉诏阅庶吉士卷”,表达了作者对于庶吉士们才华的认可与期待。诗人在诗中写道:“奉诏阅卷君莫笑,一官如寄我何求?才名已压齐梁社,况有新诗继少游?”这反映了诗人对庶吉士们才华的认可,认为他们已经超越了古代的文人骚客,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和身份的认同和自豪。
第二首诗题为“和介翁韵”,这是一首和韵的作品。在这首作品中,诗人以韵为媒,与同僚们相互唱和,展现了一种文人雅集的情趣。诗人在诗中写道:“清秋夜雨听松风,闲倚阑干思旧丛。几度登临成故事,一时吟赏得同功。”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与同僚们交流切磋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人雅集的热爱和向往。
《奉诏阅庶吉士卷和介翁韵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庶吉士们才华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对于文人雅集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