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对月示诸亲友

月出空江雾影沉,一尊别酒更重斟。
明年此夜清光在,应照相思两地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对月示诸亲友》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原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孙承恩,字贞父(甫),号毅斋。他是明朝松江华亭人,有“明松江华亭人”、“正德六年进士”及“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等身份和事迹。
  • 孙承恩在文章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诗作多具有“文章深厚尔雅”之特色,并擅长书法与绘画。
  1. 诗句解读
  • “月出空江雾影沉”,这一句描绘了月亮从江面上升起的景象。月光透过薄雾,使得江面显得朦胧而神秘。这种描绘手法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思索。
  • “一尊别酒更重斟”,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月下饮酒时的心情。可能是为了排解离愁,诗人再次斟满酒杯,准备与亲朋好友共饮。这里的“重斟”暗示着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 “明年此夜清光在,应照相思两地心”。这两句展望了未来,诗人期待明年这个时候,当明月再次升起时,能照耀他/她那思念两地的心。这是一种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1. 写作背景
  • 《舟中对月示诸亲友》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诗人晚年归隐时期。这一历史阶段可能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痛苦和重逢的喜悦。
  • 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因此,孙承恩的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的赞美,也是一次心灵的抒发。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月亮、江水、酒和情感的描绘,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 在艺术风格上,孙承恩的诗作既有豪放不羁的气概,又不失细腻婉约之美。他的诗词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1. 文化价值
  • 《舟中对月示诸亲友》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价值观。
  • 孙承恩的这首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相连接,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机会。

《舟中对月示诸亲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孙承恩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还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