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顶

舟行历寒溪,黯黯云物暝。
昔闻铁炉步,今过铁炉顶。
铁炉已无睹,但见山水迥。
林木杳深黑,巨石立鼎鼎。
百里无炊烟,山径人迹屏。
颇闻舟人言,日者屡传警。
潜过崖壑下,仆从面目冷。
畏途真险艰,嘿坐心怲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孙承恩的《铁炉顶》是一首描写高炉炉顶景色和感受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与作品背景:孙承恩,字思敬,号鹤田,明朝中期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关于《铁炉顶》,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及其创作时间,但根据诗意推测,可能是在明朝某个时期创作的。

  2. 诗歌原文及鉴赏:《铁炉顶》是一首描绘高炉炉顶景色的诗。诗中提到“舟行历寒溪,黯黯云物暝”,描绘了诗人通过船只在寒溪上行进的景象,以及天色渐暗、云物昏暗的情景。“昔闻铁炉步,今过铁炉顶”反映了诗人对高炉炉顶的向往和亲身体验的感慨。诗中也提到了“铁炉已无睹,但见山水迥”,表达了一种对工业文明影响的反思和对自然环境的欣赏。整首诗通过对铁炉顶的描写,传达了一种从工业化到环保转变的情感变化。

  3. 诗作的文化价值:《铁炉顶》不仅是一首诗,它也代表了明朝晚期文学艺术的一种趋势,即通过自然景观来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文情怀。孙承恩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孙承恩的《铁炉顶》不仅作为一首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因其背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被后世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工业文明影响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