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双柏摇清秋,高标夭矫枝相纠。常疑风雨昼冥晦,平地堕下双蛟虬。
灵根自是来新甫,尚觉徂徕差媚妩。气接中天云雾深,节经朔地冰霜苦。
阅世不知今几时,前人遗植后人思。雨淋日炙苍藓合,扶持定想烦灵祇。
附日贞心应自重,长材欲效明时用。只今未必凌云霄,正直终看作梁栋。
蜀相祠前空郁蟠,巴东县里亦曾看。何如此树植此地,饱滋雨露栖凤鸾。
地隔尘凡自孤凛,仰止吾来常敛衽。莫嗟匠石迟斧斤,赢得骚人费题品。
吁嗟此柏亦遇时,蟠踞落落真瑰奇。君看山中岂无大木倚绝壁,槁死蒿莱谁得知。
双柏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柏行》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看,《双柏行》在诗歌的表达手法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诗中的“玉堂双柏摇清秋,高标夭矫枝相纠”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通过使用如“摇清秋”、“夭矫枝相纠”等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读者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投入。此外,该诗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从主题思想来看,《双柏行》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感悟。诗中通过对双柏的形象描绘,隐喻了人的品格与志向,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颂扬。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赋予了诗歌以更丰富的内涵,也使之成为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有力文本。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虑,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一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载体。《双柏行》的创作背景、流传过程以及它在后世的接受和影响,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倾向,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明代的文化风貌,还能从中汲取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双柏行》作为明代诗人孙承恩的一首杰作,无论是在艺术表达、主题思想还是文化价值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人研究明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