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乱后九日游圭峰

不蹑名峰已十霜,老僧闲坐过重阳。
一条旧瀑因风细,万树新松绕径长。
破院云封香缥缈,石台斗近色青苍。
醉来未尽登临兴,倚柱高歌学楚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乱后九日游圭峰》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与个人感悟的七言律诗,由明朝诗人唐元楫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唐元楫,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山水、田园、友情等多个方面,作品广泛流传。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不蹑名峰已十霜,老僧閒坐过重阳。一条旧瀑因风细,万树新松绕径长。破院云封香缥缈,石台斗近色青苍。醉来未尽登临兴,倚柱高歌学楚狂。
  • 翻译: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的秋天,我再次来到了圭峰。在山中,我见到了一位老僧人正在悠闲地坐着,度过了重阳节。山上有一条古老的瀑布,因为微风的作用而显得更加细小。周围是成千上万的新长出来的松树,它们沿着山径延伸。破败的寺庙被云雾笼罩,飘渺的香气让人感到神秘。当我沉醉于登高的乐趣时,忍不住倚柱高歌,模仿古代楚国诗人屈原的风格,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1. 诗歌赏析
  • 意象描绘:诗歌中通过对瀑布、松树、古寺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日圭峰的宁静画面。老僧、瀑布、松树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比重阳节的宁静和自己的闲适,以及在破败寺庙中听到的自然声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由精神。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将破败的寺庙比作“云封”,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将松树环绕的道路比作“万树新松绕径长”,形象地描绘了景色的繁茂和壮观。
  1. 写作背景
  • 根据现存的资料,这首诗可能是在唐元楫游览完圭峰之后的某个时间点创作的。当时他可能受到了某种心境的影响,或是被当地的自然景观所触动,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
  1. 历史价值
  • 作为明初时期的诗歌作品,《经乱后九日游圭峰》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明代初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窗口。

《经乱后九日游圭峰》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之美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