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后怨

福薄姑言信,君难国事非。
官家俨平昔,贱妾独何依。
汴水千秋逝,山花几度稀。
还怜先帝宠,夜夜月中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孟后怨》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
  •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
    福薄姑言信,君难国事非。官家俨平昔,贱妾独何依。汴水千秋逝,山花几度稀。还怜先帝宠,夜夜月中归。

  2. 诗句解析

  • “福薄姑言信”,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认为自身遭遇不幸,无法实现理想。
  • “君难国事非”,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以及作为文人在朝堂上的无力感。
  • “官家俨平昔”,描绘了古代官员们的庄重与威严,同时暗示了官场的腐败与虚伪。
  • “贱妾独何依”,反映了妻子在丈夫不在身边的孤独与无助。
  • “汴水千秋逝,山花几度稀”,借用汴水流走和山花凋零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寂寞。
  • “还怜先帝宠,夜夜月中归”,表达了诗人对先帝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1. 主题分析
  • 《孟后怨》通过描写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性为权贵服务的悲哀以及女性在夫权社会中的无奈与凄凉。
  • 诗歌通过强烈的对比(如“福薄”、“官家俨平昔”等),展示了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悲剧,体现了徐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不满。
  1. 艺术特色
  • 徐渭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孟后怨》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五言律诗,但在内容和表达上进行了创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孟后怨》不仅是徐渭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追求和文化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