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次陈伯子

园壶浇不活,客至罢鹅蒸。
翻盆只一滴,起死折三肱。
稍喜蔬堪摘,惜无禾可登。
犹胜往年籴,半斗百钱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雨次陈伯子》的赏析

徐渭在《喜雨次陈伯子》中巧妙地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将一个细腻入微的自然景象与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交织在一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微妙变化,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生活和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园壶浇不活,客至罢鹅蒸”,描绘了作者因无法用园中的水壶灌溉而感到沮丧,客人到访时又不得不放弃烹制鹅肉的情景。这两句看似简单,却透露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园中之水象征生活的水源,而鹅肉则是生活中的一道佳肴,二者的失去象征着生活的缺失。

颔联“翻盆只一滴,起死折三肱”,形象地表达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水珠,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困难之中,也总有一线生机。

颈联“稍喜蔬堪摘,惜无禾可登”,则转向了更为现实的生活层面。虽然能够采摘蔬菜是件令人欣慰之事,但缺乏农作物意味着收入的减少,这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生计的担忧。

尾联“犹胜往年籴,半斗百钱冯”更是点出了作者的一种乐观态度。尽管今年收成不如往年,但总比没有要好,甚至比去年还好一点。这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希望,并试图从中找到积极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徐渭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