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金甲屯牙帐,翻身却指潮头上。
秋风吹雪下江门,万里琼花卷层浪。
传道吴王度越时,三千强弩射潮低。
今朝筵上看传令,暂放胥涛掣水犀。
八月十五日映江楼潮次黄户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十五日观潮》是南宋诗人周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法,描绘了杭州观潮的盛况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首联“万瓦鳞鳞,尽皆黑。望中一点萤火,忽明灭,远欲无际。”写观潮人众,水势浩大。诗人用“万瓦”形容江岸上房屋众多,用“鳞鳞”形容屋顶如鱼鳞般密集排列。在这句里,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面的波涛比作“万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面波涛翻滚的景象。同时,“萤火”一词也暗示了观潮人群的热闹场面。
颔联“江干人聚,劳动一夕看未厌。”描述了杭州江边的人们在观潮过程中度过了整个夜晚,直到天亮都没有离开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观潮活动的热爱和期待之情。
颈联“望海楼高近相失,冥茫间、楼外舟横截断虹霓。”描绘了海潮涌起时的情景。在这里,“望海楼”指的是观赏潮水的高处,“冥茫间”则形容海潮涌起时的景象神秘莫测。“楼外舟横截断虹霓”则形象地描绘了海浪冲击着海楼的场景,使得原本美丽的彩虹被打断。
尾联“谁道沧浪多壮阔?飞云拥入镜中天。”表达了作者对于观潮景色的赞美之情。在这里,“沧浪”指大海,“谁道”则反问句式,表示作者认为沧海之阔并非寻常所能比拟。“飞云拥入镜中天”则形容观潮时海潮与天空相接的景象,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整首诗歌通过对杭州观潮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