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分祀孔庙作

后圣礼先师,斯文今在兹。
将陈百官富,讵止一牢祠。
入室瞻遗器,圜桥展盛仪。
乐堪三月听,奠想两楹时。
执鬯元公肃,捧璋髦士宜。
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命分祀孔庙作》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先生,明朝常州府武进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并称为“唐宋派”。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在嘉靖八年的会试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后协助总督胡宗宪讨伐倭寇,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此外,他还精通天文、数学、兵法及乐律等多领域学问,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作内容
  • 开篇立意:“后圣礼先师,斯文端在兹。”此语揭示了孔子作为圣人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责任感。
  • 描述祭祀场景:“将陈百官富,讵止一牢祠。”描绘了古代祭祀孔子的场景,表达了对孔子文化的崇敬之情。
  • 表达敬仰之情:“入室瞻遗器,圜桥展盛仪。”描述了进入孔子庙宇时所见的庄严景象,以及其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
  • 赞颂孔子的伟大:“乐堪三月听,奠想两楹时。”表达了孔子教化后人、影响深远的意境,强调孔子学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自谦自喻:“执鬯元公肃,捧璋髦士宜。”诗人通过自谦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孔子的崇高敬意,同时暗示自己的才学不足以与之媲美。
  1. 艺术风格
  • 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简洁而不失典雅,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不乏生动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既庄重又充满诗意。
  • 结构布局: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祭祀前的准备到祭祀过程中的各种情景逐一展现,最后以诗人的自我反思结束,结构完整,富有层次感。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文人墨客常常借诗词来抒发感慨或表达志向。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唐顺之创作《奉命分祀孔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回应。
  • 社会背景: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明代,儒学仍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思想被推崇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因此,唐顺之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孔子文化的尊重和维护,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

《奉命分祀孔庙作》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