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才名擅祝鸠,官迁三品沐恩优。
还乡正好怀题柱,煮海功成不借筹。
东鲁雪馀寒色重,南淮春近曙光浮。
繁禧观里遥相忆,折得琼花寄我不。
送夏都运之扬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夏都运之扬州》是明代诗人徐溥创作的一首诗。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生于1428年,卒于1499年,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从进士及第到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十二年。其诗歌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象为主,而《送夏都运之扬州》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徐溥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才学以及仕途的珍视。
诗中“千载才名擅祝鸠,官迁三品沐恩优”展现了徐溥才华横溢、名声远扬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与荣誉感。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徐溥作为一位官员在取得成就后的内心喜悦与自豪。诗中的“还乡正好怀题柱,煮海功成不借筹”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成就感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故乡情感的重视,以及对过去岁月的缅怀。
诗中的“东鲁雪馀寒色重,南淮春近曙光浮”通过对景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在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感受与思考。东边的鲁地雪后的寒冷景色和南方的水乡春天的温暖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徐溥在不同环境下的心境变化。同时,“繁禧观里遥相忆,折得琼花寄我不”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将美好事物赠与他人的愿望。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心意和祝福的表达。
《送夏都运之扬州》不仅是一首充满文学韵味的诗歌,更是徐溥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境界以及对于友情、才学、仕宦等主题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