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草 · 别恨

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
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芳草·别恨》是夏完淳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明朝,以杜鹃啼声和春天的杏花为背景,细腻地表达了离别之苦和离愁之深。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介绍:

  1. 词人背景:夏完淳(1630年—1647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抗清名将。字存古,又字禹武,自称“灵首”,又号余继子,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他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经历和抗清复明的斗争。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悲剧命运的感慨。
  2. 词作原文: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
  3. 词作注释:此词中,“几阵杜鹃啼”描写了作者听到杜鹃叫声的情景,而“杏花深处”则描绘了杜鹃的叫声在春天的杏花丛中的传播。“小禽儿”是指小鸟,通过“唤得人归去”来表达小鸟的叫声让人产生归家的冲动,但“唤不得愁归去”则揭示了即使鸟儿能叫人们回家,却无法带走心中的忧愁。最后,“离别又春深”和“最恨也,多情飞絮”都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和分离之苦的无奈感受。“恨柳丝”指的是柳树,它被用来象征离别的牵绊,“系得离愁住”意味着柳树虽然可以系住离情,但无法真正留住离去的人。

夏完淳的《寻芳草·别恨》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就很高的词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