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石僧舍同诸丈坐谈

落落襟期总出尘,看山况复尽闲身。
世情龌龊惟儿女,我辈萧疏自主宾。
掬得青霞同作帔,藉来碧草共为茵。
相怜欲问清凉隐,孰是人生未了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凉石僧舍同诸丈坐谈》是明代诗人孙传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孙传庭,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又号白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永城知县,因才调任商丘。天启中历任吏部主事、郎中,魏忠贤乱政时乞归。崇祯八年由验封郎中超迁顺天府丞。陕西农民军势盛时被推举为边才,次年赴抚陕,擒杀高迎祥、蝎子块等。与本兵杨嗣昌之议不合,十一年被召入卫,要求见帝面陈大计。因被诬陷下狱。
  1. 诗歌原文
    落落襟期总出尘,看山况复尽闲身。
    世情龌龊惟儿女,我辈萧疏自主宾。
    掬得青霞同作帔,藉来碧草共为茵。
    相怜欲问清凉隐,孰是人生未了因。

  2. 诗歌内容解析

  • 落落襟期总出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 看山况复尽闲身:描绘了诗人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时光。
  • 世情龌龊惟儿女:批判了世俗世界中的种种庸俗与狭隘,认为那些只关注个人私利的人如同“儿女”一般。
  • 我辈萧疏自主宾: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愿意独立于尘世之外,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 掬得青霞同作帔,藉来碧草共为茵: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如同披上青霞的外衣,躺在绿草之上。
  • 相怜欲问清凉隐,孰是人生未了因:表达了对于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探索精神。
  1. 主题思想
  • 诗歌以山水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哲思。同时,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批评和对自己独特生活态度的展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独特理解。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构建了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洗涤和净化。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明了,富含哲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貌。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境界的探索,都透露出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清凉石僧舍同诸丈坐谈》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