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不开心胸寒,脚迹不广眼界窄。自古贤圣与仙佛,生来何曾恋家宅。
天地生我本奇特,近年人事日萧瑟。奇志汨没头低垂,自恨自坏将谁责。
惜昔曾为公子行,画船箫鼓真煌赫。紫盖辟人无官职,方伯避车山道侧。
当时先君爱教我,名山携我登览星高摘。可怜年少无知识,江山妙处未曾得。
归来胸中还驰忆,有时讲论求精辟。如今正欲出游观,堂前老母半垂白。
胜境于人多逆格,寥寥斗室孤吟客。琴诗一会只八人,惟好琴诗交不择。
有托而逃混下流,谁知威法相惊吓。嗟尔为我家破荡,欲向江山探奇迹。
山中淡酒亦堪沽,路畔啼莺空痛啧。花娇草软满眼明,诗媒何处非良策。
君如浮萍无常迹,我似井蛙徒阁阁。人生行藏难自期,离合悲欢不定额。
一曲离歌夕阳陌,停云散尽惊秋色。
壮游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壮游叹》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自述生平的长篇叙事诗。**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壮游》,创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当时诗人正在夔州。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早年的经历和抱负,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
《壮游》通过杜甫的自我描述,展现了他从年少时期到壮年时期的成长历程。诗中描述了他年轻时的志向和才华,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杜甫个人的特质,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歌之中。
《壮游》中的“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等句子,描绘了杜甫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他的这种心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往往被束缚在狭小的范围内。杜甫的这种思想,反映了他的独立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壮游》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化景观的描述,展现了杜甫的博学多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提到的诸如“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等诗句,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这种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是杜甫诗歌中的重要特色,也是他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壮游》不仅是杜甫自述生平的长篇叙事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的个人经历、思想情感以及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脉络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