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效何逊咏倡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效何逊咏倡家》是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徐祯卿对文学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对何逊倡导的文学清新自然的风格的继承与发扬。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效何逊咏倡家》由明代文人徐祯卿创作。徐祯卿,字昌谷或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被后人尊称为“吴中诗冠”和“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文学成就显著,有244篇诗文传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歌原文:《效何逊咏倡家》全文如下: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诗歌鉴赏:《效何逊咏倡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宁静美好。首联“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描绘了秋夜的美景,帘栊在秋风中尚未显得沉重,花雾在夕阳下更显朦胧美。颔联“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则描写了室内的温馨场景,微弱的烛光透过昏暗的窗户,映照出屋内的安宁。颈联“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则写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乌鸦栖息在枝头,明月却已悄然滑落。尾联“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中的相思之情如同兰花一样,始终环绕在他的周围。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效何逊咏倡家》作为徐祯卿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