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注释】

效何逊咏倡家:这是一首五言诗。“咏”,即吟诵;“倡家”,指妓院。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所作。全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译文】

秋夜降临了,帘栊还未卷起,花气在空气中飘荡,暮色更加浓重。

透过窗户,看到室内点着蜡烛,听到空荡荡的房中传来落钗声。

树上乌鸦栖息着,月亮也从天边坠落下来,心情十分寂寞。

相思之苦不能相见,就像兰花在台阶前生长。

【赏析】

《效古绝句》,本题下原无小字,据内容看当属五律体。这是写秋天的夜晚,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乡亲人而作。诗中通过描绘秋日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见所感,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帘栊是窗帘和门扇,用“帘栊”二字,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秋天的夜晚还没有到最晚的时候,而天空中却有如雾一样的云彩。傍晚时分,夕阳西坠,余晖映红了半边天,给大地披上了绚丽的红霞;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近处水波涟漪、渔帆点点;江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舟经过,船上的纤夫唱着悠扬的号子,划桨声此起彼伏……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夜景。“花雾”二字既写出了夜色中的朦胧美,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颔联:“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由于天气渐凉,人们纷纷点燃了灯火取暖御寒。在这幽暗的居室里,透过窗棂,依稀可见那微弱的烛光在跳动着;而屋内却没有人声笑语,只有空空荡荡的房间里传来阵阵落钗声。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颈联:“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夜幕的降临,树林中的鸟儿开始归巢休息;然而此时明月已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是一种思念之情,也是一种惆怅之意。

尾联:“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在异乡他乡,但诗人的心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家人。他想象着家中的亲人也在思念着他,因此便种下了一株兰花在门前的小路上。每当夜深人静时,花香四溢、芬芳扑鼻,仿佛能嗅到亲人的气息……这也正是诗人思念之情的一种寄托与象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