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别三旬久,家书两度看。
帆前江月迥,马首岭云残。
路远愁装薄,秋高怯被寒。
孤身千里客,若个劝加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汝别三旬久,家书两度看。
帆前江月迥,马首岭云残。
路远愁装薄,秋高怯被寒。
孤身千里客,若个劝加餐。
文学作品《得舍弟吴中书》是明代徐熥创作的一首诗。
徐熥,字惟和,福建闽县人,万历四十六年举人。他以负才淹蹇、肆力诗歌而知名,与兄徐𤊹并有才华。徐熥的诗作多以词采见长,其作品《幔亭集》展现了他的文学成就。
这首诗题为《得舍弟吴中书》,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弟弟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汝别三旬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接着,“家书两度看”显示了家人书信的珍贵以及作者对书信内容的反复阅读。接下来的诗句“帆前江月迥,马首岭云残”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日的江景,传达了一种孤寂和旅途劳顿的感受。最后,“若个劝加餐”则是作者对弟弟的深情关切,希望他在异乡保重身体。
这首《得舍弟吴中书》不仅展示了徐熥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亲情的深切表达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种情感的流露尤为动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家庭观念和人文情怀。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价值观和社会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