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挹翠亭

精舍祗园近,翛然远市喧。
山光隔竹少,月色傍花繁。
松影摇虚阁,萝阴翳短垣。
小舠时可泛,仿佛武陵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挹翠亭》是明代诗人徐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过挹翠亭》的作者是徐熥,字惟和,号幔亭,明福建闽县人。
  • 生平经历:徐熥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而徐𤊹以博学称,徐熥则以词采著,其诗歌创作多有佳作。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精舍祗园近,翛然远市喧。山光隔竹少,月色傍花繁。松影摇虚阁,萝阴翳短垣。小舠时可泛,仿佛武陵源。
  •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精舍附近的景色,通过精细的描述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远离尘嚣的宁静。诗中的“山光”、“月色”和“松影”等元素共同构建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武陵源一般,感受着那份超脱世外的惬意。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山光”、“月色”、“松影”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韵律和谐:全诗押平水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过挹翠亭》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 文化象征:诗中的山水意境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成为后世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文化象征。

《过挹翠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魅力,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