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沈从先江居

停棹来寻江上居,闭门知与世情疏。
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
委巷几留高士辙,寒窗长课小童书。
空怜四壁萧条甚,薄俗何人重子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沈从先江居》是明代徐熥的古诗,全文如下:停棹来寻江上居,闭门知与世情疏。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委巷几留高士辙,寒窗长课小童书。空怜四壁萧条甚,薄俗何人重子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上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冷漠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徐熥,明初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梁甫,号青萝山人。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与高启、杨基并称为“吴中三才子”,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过沈从先江居》全诗共四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江居生活的独特情感和态度。第一句“停棹来寻江上居”,描绘了作者停船寻找江上隐居之地的情景;第二句“闭门知与世情疏”则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超然态度;第三句“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展现了诗人与家人的生活画面;最后一句“空怜四壁萧条甚,薄俗何人重子虚”则是诗人对于世俗薄俗的无奈感慨。
  3. 艺术特色:徐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描写江上隐居的生活场景,表达出自己对于世俗的疏远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用词也十分讲究,如“买鱼入市”、“负米还家”等,都体现了徐熥在诗歌创作中的用心与巧思。
  4. 历史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明初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寻求隐逸的生活以逃避现实政治的纷扰。徐熥作为当时的文人之一,他的这首诗可能也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5. 诗歌鉴赏:《过沈从先江居》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隐逸生活的诗作,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诗人通过对江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使得这首古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

《过沈从先江居》不仅是徐熥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