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瀚公宿绿玉斋

几年踪迹各西东,一点禅灯此夕同。
对坐空山天籁寂,满林花雨月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瀚公宿绿玉斋》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熥精湛的诗艺,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徐熥,字惟和,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的举人。他的诗作宗法唐人,七言绝尤能作情至语。他的《幔亭集》收录了他的许多作品,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1. 诗歌原文
    几年前迹各西东,一点禅灯此夕同。
    对坐空山天籁寂,满林花雨月明中。

  2.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禅修中的感悟,以及与朋友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几年踪迹各西东”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而“一点禅灯此夕同”则寓意着精神上的相通和心灵的交融。此外,诗中使用了“对坐空山天籁寂,满林花雨月明中”等生动的景象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传达:诗人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他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和大自然的结合来净化心灵。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与瀚公宿绿玉斋》作为一首抒情诗,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徐熥深厚的文学功底。这首诗不仅是徐熥个人创作风格的展示,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成就。
  • 哲学思考:诗中的“对坐空山天籁寂”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认为真正的修养在于心境的平和与自然的合一。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对后来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启示
  • 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首诗提醒人们要珍惜与朋友相聚的时光,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瞬间。它鼓励人们在忙碌之余寻找内心的宁静,以达到精神的升华。
  • 环保意识:诗中提到的“满林花雨月明中”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景,提醒现代人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因为美好的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瀚公宿绿玉斋》不仅是徐熥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