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弥弥泻石壁,严霜剥树枯干瘠。
鬼斧斸石江浒蹲,怒蛟吹水奔涛逆。
鼪鼯狐魅昼攫人,丛林灌木无行迹。
我览生绡毛骨寒,披索枯肠动吟魄。
题王昆仲画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王昆仲画障》是明代诗人徐熥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徐熥的文学才华。诗中描绘的是一幅寒流弥漫、霜气逼人的石壁图,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惊叹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徐熥在创作上宗法唐人,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其情感表达真挚,语言精炼而不失深度。《题王昆仲画障》中的“寒流瀰瀰泻石壁”等句子,用词精准,既刻画了画面的宏伟壮观,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在内容上,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我览生绡毛骨寒”不仅描绘了画作带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表达了观者在欣赏自然之美时所感受到的寒意及其带来的心理影响。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不仅是对物理现象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
从历史背景来看,《题王昆仲画障》创作于明万历年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熥能创作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追求。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徐熥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题王昆仲画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更是徐熥个人情感、艺术追求和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