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种奇花种修竹。
客来看竹问何名,主人竹下吞声哭。
自言此竹生质奇,不产终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龙孙爱护知寒燠。
谁移此竹种庭阶,老母当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阴覆绿苔。
老母辞堂今几载,此竹青青犹未改。
黄土年来上板舆,红尘久已生莱彩。
可怜母逝竹空存,见竹还思慈母恩。
主人一语一呜咽,座客闻之皆断魂。
从今品竹修新谱,不独湘江有泪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孝友堂慈竹歌》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诗,原题为“孝友堂慈竹歌”,此诗是一首赞颂慈母的诗歌。

这首诗以慈母之竹为主题,通过赞美慈母对子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慈爱之心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具体的描绘和比喻:

  1. “孝友堂慈竹歌为张稚通赋”:首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孝友堂的慈竹,并且提到了诗人郑燮所作。

  2. 慈母之竹:

    • 长年不凋,四季常青。
    • 像母亲一样坚韧、无私奉献。
    • 从春到秋,永不枯萎。
  3. 孝友堂:孝友堂是古代一种祭祀祖先的场所,这里用来象征慈爱的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