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祝太仆孟献

故乡亲友久飘零,幸识先生在帝京。
气宇轩昂高北斗,词源洋溢隘东瀛。
看花每并春风辔,话旧常同夜雨檠。
岂意哲人天夺早,屋梁落月漫伤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祝太仆孟献》是明代诗人夏原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一生的敬仰和哀悼。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故乡亲友久飘零,幸识先生在帝京。
    气宇轩昂高北斗,词源洋溢隘东瀛。
    看花每并春风辔,话旧常同夜雨檠。
    岂意哲人天夺早,屋梁落月漫伤情。

  2. 诗歌赏析

  • 故乡亲友久飘零:此句反映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遗憾,表达了对朋友长久不归的思念。
  • 幸识先生在帝京:诗人在京城得以重逢,感到无比庆幸。
  • 气宇轩昂高北斗:形容友人的气度非凡,如同北斗星一般照耀四方。
  • 词源洋溢隘东瀛:诗人认为朋友的才华横溢,如海洋般广阔,甚至超越了日本。
  • 看花每并春风辔:诗人常常与友人一同赏花,共赏春风中的美景。
  • 话旧常同夜雨檠:两人在夜雨中交谈往昔,共同回忆过去的岁月。
  • 岂意哲人天夺早:诗人无法相信这样的贤才竟早早离世,感到非常悲痛。
  • 屋梁落月漫伤情:诗人看着月亮洒满屋梁,心中充满了悲伤。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夏原吉,明朝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他历经洪武、永乐、宣德五朝。
  • 主要成就:历任户部主事、尚书等职,为政能持大体。曾因直言进谏北征沙漠被系狱,后获释。
  • 文学贡献:夏原吉著有《夏忠靖公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1. 作品背景
  • 创作缘由:《挽祝太仆孟献》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永乐初年,当时夏原吉担任尚书等职,参与了治理浙江西、苏、松等地区的水事。
  • 时代特色:这首诗体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文人对于友情和才华的珍视。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北斗”、“东瀛”等意象,展现了对朋友才华的极高评价。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哀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 格律严谨:七言律诗的格式使得诗歌结构紧凑,节奏明快,易于吟诵。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夏原吉的这首《挽祝太仆孟献》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政治生涯和文学作品的重要文献。
  • 后世评价:这首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挽祝太仆孟献》不仅是夏原吉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