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故园竹

萧萧窗底多情竹,别后儿孙长若干。
寄语家僮好看护,莫嫌日日报平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故园竹》是明代诗人夏原吉的作品,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作进一步介绍:

  1. 诗歌原文
    萧萧窗底多情竹,
    别后儿孙长若干。
    寄语家僮好看护,
    莫嫌日日报平安。

  2. 诗歌背景

  • 夏原吉(1369年5月28日—1450年11月27日),字惟哲,号静山,江西德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其生平经历了永乐初年的升迁,以及宣德五年因政治原因离世的波折。他的诗歌风格质朴真挚,深受后世推崇。
  • 这首《怀故园竹》作于他晚年,当时他已远离家乡多年,在官场沉浮中体会到了世事的变迁。诗中通过“萧萧窗底多情竹”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庭院画面,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珍惜。
  1. 诗歌鉴赏
  • 首句“萧萧窗底多情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窗外的竹子赋予了情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生动,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 “别后儿孙长若干”表达了诗人对子孙成长的关切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传承和责任的重视。
  • “寄语家僮好看护,莫嫌日日报平安”则透露出诗人希望家人能够细心照料这些竹子,同时提醒家人不要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这些自然之物的养护。
  1. 创作背景
  • 《怀故园竹》的创作可能受到了诗人自身经历的影响。作为一位历经宦海沉浮的官员,他在远离故乡的同时,常常被勾起对故园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夏原吉个人的情怀表达,更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和家族情感交织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对于传统美德的坚守。

《怀故园竹》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歌。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和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传递出对自然和家庭的珍视之情。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和家族情感交织的一种体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