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渔者

烟波老渔叟,小舟如浮槎。
捕鱼无网罟,惟用水老鸦。
飞鸣向孤蓬,出没循浅沙。
潜鳞任小大,衔取不待乂。
一家老与幼,视此为生涯。
岂曰禽鸟性,驯狎自可嘉。
固知杜陵老,千载犹矜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华渔者》是明代诗人徐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渔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烟波老渔叟,小舟如浮槎。
  • 捕鱼无网罟,惟用水老鸦。
  • 飞鸣向孤蓬,出没循浅沙。
  • 潜鳞任小大,衔取不待𫔌。
  • 一家老与幼,视此为生涯。
  1.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烟波”和“浮槎”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海上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 生活哲学:通过“捕鱼无网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简单生活的美学和实用性。
  • 动物互动:“飞鸣向孤蓬,出没循浅沙”描绘了鸟类与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卷。
  • 家族观念:最后两句“一家老与幼,视此为生涯”,体现了渔民家庭世代相承的传统观念和对渔业职业的执着。
  1. 创作背景
  • 徐庸作为明代的一位杰出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 《金华渔者》的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在观察自然和体验生活过程中所得到的灵感。
  1. 文学价值
  • 该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诗人对传统农业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渔民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赋予了诗歌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感。
  1. 影响评价
  • 《金华渔者》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诵并多次被引用和翻译。
  • 诗中传达的生活哲学和生态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启发了许多后来者对传统农耕生活和文化的思考。

通过《金华渔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徐庸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还能领略到他对简单而充实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徐庸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