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卿写竹林书屋

太卿手把如椽笔,写竹完同萧协律。
淇园仿佛带湘川,万本琅玕出胸臆。
绿云深处藏数楹,一方斸破莓苔碧。
牙签五色影撩乱,千卷经书此中积。
堆床充栋间青黄,要把工夫分寸惜。
金刀有待斫长竿,去作沧溟钓鳌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太卿写竹林书屋》是明代诗人徐庸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璀璨珍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夏日炎炎下,太卿手执如椽大笔,挥洒自如,书写竹影,犹如萧协律之韵律。淇园仿佛带湘川之景,万本琅玕(即竹子)从胸中涌出,绿云深处藏数楹,一方斸破莓苔的地面透出青黄相间的书页。牙签五色,影影绰绰地撩乱其中,千卷经书堆积其间,堆床充栋间青黄交错,显露出主人把工夫分寸都珍惜到极致。金刀有待斫长竿,意味着去沧海钓鳌客的决心。

  2. 诗歌解析

  • 诗中的“太卿”,即徐庸,字用理,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的抒情诗,也有豪放激昂的叙事诗。
  • “太卿手把如椽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挥毫泼墨时的雄健与从容,同时也象征着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
  • “写竹完同萧协律”体现了诗人在书法与绘画方面的高超技巧,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和谐统一。
  • “淇园”指的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自然景观,常用来借代文人雅集之地,此处则暗喻了文人学士们的交流切磋之所。
  • “绿云深处藏数楹”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之中的幽静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 “千卷经书此中积”不仅展示了书屋的藏书丰富,还体现了古人读书求学的严谨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
  • “要把工夫分寸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即要精心打磨每一处细节,珍惜每一次创作的机会。
  • “金刀有待斫长竿,去作沧溟钓鳌客”则是诗人对未来抱负的展望,意指他将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去实现更大的理想和目标。
  1. 诗歌鉴赏
    《夏太卿写竹林书屋》是徐庸以独特的艺术眼光观察世界的产物。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诗人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学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夏太卿写竹林书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灵感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