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乡中诸友

五十馀年物外身,一官谁料负清贫。
受金遭谤空惭我,全璧归来有几人。
凫驿云间明月晓,鹿山风静野花春。
诸公足遂家乡乐,耕钓终须作隐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乡中诸友》是明代诗人唐之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及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品概述
  • 作者背景:唐之淳(约1495年—1556年),明初著名文人,字子高,号东皋,别号青溪道人。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擅长诗歌。
  • 创作时间:据《寄乡中诸友》的内容推测,此诗可能是唐之淳在明朝初期所作,那时他的仕途生涯尚处于起步阶段。
  1. 诗意解析
  • 开篇意境:《寄乡中诸友》以“去年上天姥”开头,描述了诗人去年的行程,其中“青鞋踏石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间的景色,充满了古朴的自然气息。
  • 旅途见闻:诗人继续叙述了今年的旅行路线,从钱塘到滁州,再到项王城和彭城等地,这些地方都富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这些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
  • 思乡之情:“谁将双白羽,笑赠一书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收到来自家乡的礼物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1. 主题思想
  • 家国情深: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描写,以及对未来可能再次回到故乡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友情珍重:《寄乡中诸友》还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既包含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惦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维护。
  1. 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唐之淳在《寄乡中诸友》中的语言简洁质朴,用词精炼而不繁复,这种朴素的风格更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寄乡中诸友》作为唐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唐诗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意蕴。
  • 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

《寄乡中诸友》不仅展示了唐之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出他对于友情、家国情怀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这部作品不仅是唐之淳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