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清明后一日偕潘茂昆郡伯登峄山

灵气遥分泰岳来,篮舆登眺信奇哉。
千寻峭壁撑云出,万壑夭桃映日开。
仙洞翛翛常欲雨,古碑矗矗半封苔。
相携赖有安仁在,选胜题诗共举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未清明后一日偕潘茂昆郡伯登峄山》是明代诗人毕自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当时毕自严已经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松江推官。

诗中表达了作者登泰山的愉快和激动心情。诗人用“灵气遥分泰岳来”开篇,形容泰山的灵气仿佛从遥远的天际降临,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受。紧接着的“篮舆登眺信奇哉”,则是在描绘自己乘坐篮子车子攀登泰山时的惊奇与赞叹,形象而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登山时的豪情壮志。诗中的“千寻峭壁撑云出,万壑夭桃映日开”,不仅描绘了泰山的自然美景,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在这首诗中,还体现了文人间的友情。诗中提到“相携赖有安仁在”,这里的“安仁”指的是同游者潘茂昆,表达了与友人同行的欣慰和喜悦。这种情感的交流,增添了诗歌的人文色彩,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共同游览,两位文人不仅享受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丁未清明后一日偕潘茂昆郡伯登峄山》不仅是一首描写泰山景色的优美诗篇,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际关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