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游黄华洞以大风不果

咫尺困罡风,黄华不可见。
山灵解妒人,藏却本来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游黄华洞以大风不果》是明代诗人毕自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毕自严,字景曾,山东淄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出身。他曾历任松江推官、太仆卿、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并因抗击倭寇有功而获得提拔。
  1. 诗歌原文
    咫尺困罡风,黄华不可见。山灵解妒人,藏却本来面。

  2. 诗歌赏析

  • 诗中“咫尺困罡风”表达了诗人面对强风时的无奈和困扰,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的渺小。
  • “黄华不可见”则表达了在大风中无法见到美景的失望与遗憾。
  • “山灵解妒人”展现了山神对人类的同情和理解,即使人类遭受挫折,山神也会给予安慰和帮助。
  • “藏却本来面”意味着山神用其神秘的力量保护了诗人,使诗人得以继续前行。
  1. 写作背景
  • 此诗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为毕自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在明朝晚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感到无力和困惑,毕自严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不平。
  • 同时,他也曾担任过官职,亲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这些经历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1. 艺术特色
  • 《拟游黄华洞以大风不果》采用了简洁明快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深意。
  •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场景之中。
  •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文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毕自严的这首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 该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重要窗口。

毕自严的《拟游黄华洞以大风不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它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