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学生凌霄汉

生平正气肃朝端,胸次忠清世所难。
忠似赤葵倾烈日,清如秋水挽狂澜。
时多俊乂无尸諌,人有萋菲幸骨寒。
千古芳名光史笔,应留精爽照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州府学生凌霄汉》是明代文学家海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明代著名清官,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在任期间,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因此得名“海青天”。最终于1587年(万历十五年)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2. 作品原文:生平正气肃朝端,胸次忠清世所难。 忠似赤葵倾烈日,清如秋水挽狂澜。时多俊乂无尸谏,人有萋菲幸骨寒。千古芳名光史笔,应留精爽照长安。

  3. 诗句解析

  • 生平正气肃朝端:这句话表达了海瑞在政治上的正直和严肃态度,强调了他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准则。
  • 胸次忠清世所难:表明海瑞的内心充满了忠诚与清明,这种品格在当时是难以企及的。
  • 忠似赤葵倾烈日:比喻他的忠诚如同太阳般炽热而坚定。
  • 清如秋水挽狂澜:形容他的清廉如同秋天的水一样清澈透明,能够稳住社会的狂澜。
  • 时多俊乂无尸谏:指出当时虽有才华横溢的人才,却没有人敢于直言进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
  • 人有萋菲幸骨寒:批评了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他们虽然得到一时的庇护,但终究没有好下场。
  1.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海瑞的政治生涯和道德品质,展现了他的崇高形象和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人民的期望。

《苏州府学生凌霄汉》不仅是海瑞个人的自画像,也是明朝政治风貌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海瑞的个人品质和政治理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对清廉政治的渴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海瑞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