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
【注释】 1.三辅:指汉朝长安附近的京兆(郡治所在)、左冯翊(郡治所在在今陕西扶风)、右扶风(郡治所在在今陕西宝鸡)三个郡。因三辅之地,所以称长安为帝京。 2.背城一战:指汉将李陵在对匈奴作战中,力战不退,最后被俘投降的战役。 3.家酬士死黄金散:指李陵投降后,家人为他守丧,用他的黄金买了一口棺材,并埋葬了那些阵亡的将士,以答谢他们的忠义。 4.身报君恩白骨轻:指李陵投降后,朝廷赐给他官爵
治安疏 君道不下在,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诚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惓惓为陛下一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于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译文: 君主之道不在位下而不显明,臣子的职责不明显,这是天下第一件大事。在这里不说话
译文: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一生历任知县、知府、尚书等职。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曾在朝廷上弹劾严嵩、徐阶等权臣,又曾在江南治理水患,减轻百姓负担,深得民心。海瑞的执法如山,不徇私情,被尊奉为“海青天”。这首诗通过赞美海瑞为官清廉、执法如山的品质,将他与古代著名清官严光、范蠡相提并论,表达了人们对海瑞的敬仰之情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注意要抓住诗眼。“问故人”“正气存”“后死何人付史论”等词语是本题的关键,要注意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位置和作用
塘上行 青青河边柳,菀菀陌上桑。 临风似相向,道阻意以长。 流莺飞上杨,归雉回东墙。 翩翩曳文裾,水中双鸳鸯。 此为胶舆漆,彼独参与商。 乾坤浩无垠,大化何茫茫。 鸢飞与鱼跃,各以适其常。 鸿鹄沧溟栖,以俟风云将。 注释与赏析: - 诗题: 此诗名为《塘上行》,可能是指作者在某一特定位置或环境中的即兴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情感或表达哲理。 - 青青河边柳: 描述了河边生长的柳树青翠欲滴
【注释】 1. 晚霁行:晚霞映照,天气晴好时出行。 2. 山头日欲黄:山头上太阳将要落山了。 3. 江上树初碧:江上的树叶刚刚变得绿油油的。 4. 去人何忽忽,而不畏于役:离去的人为何匆匆忙忙,而不害怕徭役呢? 5. 鸟鸣入春林,鸡栖掩屯栅:小鸟在春天树林里鸣叫,鸡把巢藏在栅栏里。 6. 风波大如许,且止无远适:风浪这么大,暂且停下,没有远行的必要。 7. 我有十丈琴,舆君永今夕
【注释】 石莲:指石头莲花,佛教语。比喻佛法。 法社:僧团、佛门团体。 希夷:道家语,指虚无的境界。 铿然:形容声音清越响亮。 春风咏:春天的诗篇。 高山遇子期: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或知音难求。 【赏析】 这首诗以“赠萧珏”为题,意在表达自己对于友人萧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肯定。全诗通过描绘石莲、云根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
陆子还晋陵口母 东风上河津,万里无流澌。 游子倦行役,逝将去天涯。 执手出芳甸,言别更□□。 白云度南山,绿草含西晖。 不有感物意,眷言怀母慈。 寿域日以启,游子日巳迩。 母颜欢北堂,客星烂珠履。 有鸟巢高林,将母违素心。 翙翙空文翎,哀鸣无好音。 羡兹反哺乌,孝养酬中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亲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敬爱之情。 首联“东风上河津
谒先师顾洞阳公祠 两朝崇祀庙谟新,抗疏名传骨鲠臣。 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世德尚馀清白在,承家还见有麒鳞。 注释: 谒先师:拜访先师,指拜谒顾洞阳的祠堂。 两朝:两代。 庙谟:庙堂的谋划,比喻国家的政治谋略。 抗疏:直言上书(奏章)。 骨鲠(gěng)臣:刚直不阿的大臣。 志矢:发誓。 回天:扭转乾坤。 曾叩马:曾经骑马上朝。叩,叩击。 功同浴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病立秋 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 碧梧已应馀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违花老欲褪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注释】 ①伏三:农历七月中伏,初伏为初,末伏为中,中伏为末。初伏后开始暑天渐退,进入秋季;末伏后天气转凉,秋高气爽。 ②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