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
碧梧已应馀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违花老欲褪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病立秋

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

碧梧已应馀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违花老欲褪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注释】

①伏三:农历七月中伏,初伏为初,末伏为中,中伏为末。初伏后开始暑天渐退,进入秋季;末伏后天气转凉,秋高气爽。

②霏微:细雨纷飞的样子。

③碧梧:青翠的梧桐树。

④大火:心宿星。

⑤沧洲:指水边沙洲。

⑥紫薇:即紫薇花,又名百日红,夏季开花,色彩艳丽。

⑦“玉箫”一句化用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中的“玉箫鸣”句,以玉箫代指秋蝉鸣声。

⑧万里:指长空万里。

【译文】

伏天刚过,就收起了病弱的门户,夜深时分,风露沾湿了衣衫。

碧绿的梧桐已经凋落,而北斗七星却正好在夜空闪耀。

燕子疲倦了,客人思念家乡的心情也随着飘零的落叶而远离了绿野。

花儿已经老了,红衣褪去,只剩下枝头一片萧瑟。

万里长空里,秋蝉的哀鸣声令人肝肠寸断,不知它该归向何方?

眼前只有那水边的沙洲上,一丛丛紫薇花在秋风中摇曳。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在秋初的孤独寂寞与凄凉心境。首联写诗人因病初愈,收拾起残破不堪的门户,夜深之时,凉风和露珠打湿了衣衫。颔联点出时间是立秋时节,诗人看到碧桐落下,又看到北斗七星高挂天空,这两句诗既写景也寓情。颈联写秋天的到来使万物衰败,连燕子都倦了,客人思念家乡的心情也因此而生出了离别之感。尾联写万里长空里秋蝉鸣叫不已,使人肝肠寸断,不知它该归向何方。尾联写诗人在水边的沙滩上看到了一丛丛紫薇花摇曳生姿。全诗语言清丽淡雅、意境幽远凄寂、含蓄蕴藉,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寂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