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还晋陵口母

东风上河津,万里无流澌。
游子倦行役,逝将去天涯。
执手出芳甸,言别更□□。
白云度南山,绿草含西晖。
不有感物意,眷言怀母慈。
寿域日以启,游子日巳迩。
母颜欢北堂,客星烂珠履。
有鸟巢高林,将母违素心。
翙翙空文翎,哀鸣无好音。
羡兹反哺乌,孝养酬中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瑞并非明朝人,而是元朝至正年间(约1341年)的名臣、清官和诗人。他的诗文作品广被传诵,其中《陆子还晋陵口母》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对《陆子还晋陵口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海瑞,原名马启祥,字宗孟,号刚峰,后改号刚峰,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元朝至正年间的进士,历任多个官职,以清廉著称于世。
  • 在政治生涯中,海瑞曾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这些举措使他赢得了“海青天”的美誉。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陆子还晋陵口母》是海瑞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如下:“东风上河津,万里无流澌。游子倦行役,逝将去天涯。执手出芳甸,言别更依依。白云度南山,绿草含西晖。不有感物意,眷言怀母慈。”此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情。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子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母亲的深厚情感。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写作背景
  • 海瑞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瑞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陆子还晋陵口母》的创作背景与海瑞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1. 作品影响
  • 海瑞的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陆子还晋陵口母》作为海瑞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海瑞的人格魅力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