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屏上倚危阑,陡觉梅风四月寒。
云接姑苏山莽苍,春生泽国水弥漫。
粳稻再闻输贡赋,王师谁报渡桑干。
道人筑就栖禅窟,好似香山八节滩。
登绰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绰墩》是明代诗人袁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文学的魅力,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登绰墩》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袁华对诗歌形式和格律的掌握。七言律诗是一种严格的形式要求,包括固定的行数、字数以及押韵方式。《登绰墩》中的诗句“白云屏上倚危阑,陡觉梅风四月寒”等,都遵循了这一体裁的要求,使得整首诗在音韵和节奏上和谐统一。这种对形式的重视不仅展示了袁华严谨的写作态度,也反映出明代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
从内容上看,《登绰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诗中提到“云接姑苏山莽苍,春生泽国水弥漫”,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领悟。通过这样的描写,袁华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登绰墩》的创作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袁华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丰富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从文学价值和影响来看,《登绰墩》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文学不可或缺的资料。它不仅展示了袁华的诗歌才能,也为后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文本资源。通过对《登绰墩》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登绰墩》不仅是袁华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艺术风采,还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