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满城生薄寒,琐窗乌啼夜将阑。
深闺惊秋思寄远,金刀玉尺裁中单。
烽埃涨天白日暗,坐使绿鬓成凋残。
良人戍边归未得,长林萧萧枫叶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风雨满城生薄寒,琐窗乌啼夜将阑。
深闺惊秋思寄远,金刀玉尺裁中单。
烽埃涨天白日暗,坐使绿鬓成凋残。
良人戍边归未得,长林萧萧枫叶干。
《清秋曲》的意境与情感
明代诗人袁华所创作的《清秋曲》,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独特体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
诗中,“风雨满城生薄寒,琐窗乌啼夜将阑。”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风雨交加景象,寒气袭人,而窗外乌鸦的啼叫声更添凄凉。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感受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气氛。
“深闺惊秋思寄远,金刀玉尺裁中单。”则通过女子剪裁衣物的细节,表现了深秋时分人们内心的忧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而“烽埃涨天白日暗,坐使绿鬓成凋残。”一句中的烽火连天和日色昏暗,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阴郁和悲凉氛围,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和人物内心活动的深入挖掘,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秋日景象。袁华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使得《清秋曲》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清秋曲》是一首值得品读和深思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人袁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