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 九月晦日尚未得归

亭外桂花香满,秋入芙蓉过半。衰柳不禁风,黄叶乱飘无限。
目断,目断,愁望故乡偏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梦令·九月晦日尚未得归》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和表达诗人对故乡眷恋与无奈情感的古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作者信息:《如梦令·九月晦日尚未得归》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秦瀚。
  • 生平背景:关于秦瀚的具体生平和活动,历史文献记载相对有限,难以考证其详细的生活轨迹和文学地位。
  1. 诗词原文
  • 原文:“亭外桂花香满,秋入芙蓉过半。衰柳不禁风,黄叶乱飘无限。目断,目断,愁望故乡偏远。”
  • 译文:亭外的桂花香气弥漫,秋天已经降临到了芙蓉花盛开的时节。衰败的柳枝经受不住秋风的吹拂,落叶纷飞如同无尽的思念。视线被远方所阻隔,只能目送你远去,无法再回到我的故乡。
  1.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诗中通过对桂花、芙蓉、衰柳、黄叶的细致描写,构建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情感抒发:诗中的“目断,目断”重复使用,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他无法离开故乡,只能远望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这种情感的表达极具感染力。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桂花、芙蓉、衰柳、黄叶等意象,通过这些具象的自然元素传达抽象的情感,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明代的作品,《如梦令·九月晦日尚未得归》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审美价值: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

通过对《如梦令·九月晦日尚未得归》的详细介绍,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文学意义和艺术魅力,也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的心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