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江外水连天,独客乘舟思渺然。
未向中流论砥柱,且看横海驾楼船。
春风剑倚青冥外,午日尊开白浪前。
东望蓬瀛应咫尺,欲招黄鹄访飞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吴淞江外水连天,独客乘舟思渺然。
未向中流论砥柱,且看横海驾楼船。
春风剑倚青冥外,午日尊开白浪前。
东望蓬瀛应咫尺,欲招黄鹄访飞仙。
您的问题中引用的文学作品《视师吴淞遂从海艘趋刘家河》是出自清代文人姚鼐的作品。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晚号惜抱先生,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为乾嘉时期古文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与方苞、刘禹锡、王夫之合称为“桐城四祖”,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视师吴淞遂从海艘趋刘家河》是姚鼐于嘉庆三年(1798年)所作,当时他正在任江苏按察使期间,因应战事需要,前往吴淞督战。此作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和士兵的同情及关注,反映了其文风中的悲壮与深沉。
该诗描绘的是一幅宏大的战争画面,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滚滚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目睹了一艘艘从海上驶向刘家河(今上海附近)的战船,这些战船代表着出征的士兵,他们即将面对未知的危险,奔赴前线。姚鼐通过这样的场景设定,表达了他对士兵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战争残酷无情的深刻反思。整篇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不失沉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