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曹仲宣祠部

祠官衔命自蓬莱,共说翩翩子建才。
忽睹郎星天上堕,虚传使节日边回。
楚山云色经春黯,淮海涛声入夜哀。
欲拟招魂无限意,西风萧飒若为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曹仲宣祠部》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代诗人陈履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与解析:

  1. 诗歌原文
    祠官衔命自蓬莱,共说翩翩子建才。
    忽睹郎星天上堕,虚传使节日边回。
    楚山云色经春黯,淮海涛声入夜哀。
    欲拟招魂无限意,西风萧飒若为裁。

  2.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挽曹仲宣祠部》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风格。首句“祠官衔命自蓬莱”,以简洁明快的语句,描绘出祠官受命于天的景象,给人以庄重而神圣的感觉。同时,通过“共说翩翩子建才”一句,诗人巧妙地引用了曹植(子建)的典故,既显示了诗人博学多识的一面,又体现了其对曹植才华的仰慕之情。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曹仲宣生平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怀念与敬仰。如“忽睹郎星天上堕,虚传使节日边回”两句,诗人将曹仲宣比作天上的郎星,虽坠落人间却仍闪耀光芒,这既表现了曹仲宣的英勇不屈,也寄托了诗人对其精神的赞美。此外,“欲拟招魂无限意,西风萧飒若为裁”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曹仲宣的追思之情,以及面对英雄逝去时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悲凉。
  1. 历史背景
  • 人物介绍:曹仲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其英勇善战和高尚品质闻名于世。他的事迹被后人所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陈履通过创作此诗,不仅是在追忆历史,更是在向这位英烈致敬。
  • 时代影响: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的高潮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借助诗词歌赋来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陈履的《挽曹仲宣祠部》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的作品。
  1. 主题思想
  • 英雄气概:《挽曹仲宣祠部》通过描写曹仲宣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质,歌颂了他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人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 历史反思:此诗不仅仅是对历史英雄的纪念,更是一种历史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警示后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文化价值
  • 诗歌艺术:《挽曹仲宣祠部》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的诗歌传统,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示了明代诗歌的新气象。诗中的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历史教育:此诗作为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对于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更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

《挽曹仲宣祠部》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历史英雄敬仰之情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历史思考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