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午门观灯应制

鳌峰千仞郁嵯峨,万蜡荣春洽太和。
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
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
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赐午门观灯应制》是一首描绘京城盛景和皇家庆典的诗歌,由陈宗所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繁华的赞美,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庶。

在这首诗中,“白玉仙京上帝家”一句描绘了京城的壮丽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神仙居住的仙境之中。而“巨鳌此夕移三岛,火树迎春吐万花”则具体地展现了元宵之夜的热闹非凡,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繁荣。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喜庆色彩。

“水咽宫壶留夜色,欢腾黎庶乐年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感。这里的“水咽宫壶”形容灯火辉煌的夜晚,皇宫内水流如注、光彩夺目,而“欢腾黎庶乐年华”则是说百姓们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通过这样的场景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和百姓生活的深深祝福。

“承恩尽醉归来晚,一派钧天隔彩霞”以酒会友、歌舞升平的场景收尾,这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墨客的社交习惯,更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京城元宵节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安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首《赐午门观灯应制》不仅仅是一篇描写京城盛景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示唐代繁荣景象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生活面貌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